来源:滚动播报正规炒股配资网站
(来源:上观新闻)
上世纪60年代,一部影片《51号兵站》,让梁波罗饰演的“小老大”梁洪成为一代人的记忆。影片中,梁洪以“上海帮会小老大”的身份为掩护,在日军严密控制的上海,将一批批急需的军用物资送往前线。智计百出、临危不乱,地下党工作者的形象也在他的演绎下变得立体而鲜明。
我们在寻访中,勾勒抗日战争时期上海隐蔽战线的内在运转网络,挖掘地下党在获取情报、发动群众抗日救亡的英勇事迹。讲述这段历史的文艺作品《51号兵站》,当仁不让地成为我们抽丝剥茧的第一站。
宝丰鱼行:物资转运的关键锚点
宝丰鱼行!一提到《51号兵站》的故事原型,几位党史研究专家脱口而出的,便是位于宝山吴淞口地区的这个“秘密联络站”。“历史上并没有真实存在的‘51号兵站’,之所以叫这个名字,是因为‘小老大’原型张渭清家里的门牌号就是51号。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邬正洪说。
展开剩余81%尽管“兵站”没有实体概念,但影片中的地下交通线却真实存在。抗日战争时期,宝山区吴淞口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既可以走水运至淮北抗战区,又有大场机场可以空运,成为日军军需军备重地,也是各方势力角逐、获取情报和物资的关键锚点。
宝丰鱼行,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为地下交通运输线的重要点位。
跟随宝山区档案局原副局长、二级调研员谭雪明的脚步,我们来到宝山区淞兴路137号的吴淞开埠纪念广场。广场西侧,吴淞新城西区的绿化郁郁葱葱,不时传来的蝉鸣声为广场上锻炼的市民添了几分闲适。但80年前,这里却是另一番场景。
宝丰鱼行是吴淞镇三大鱼行之一,平日鱼贩、船工往来频繁。张渭清收到要在上海建立秘密兵站的指令后,便以商人身份前往吴淞口。由于机警灵活,很快他就取得了老板蒋永清的信任,成了“小老板(代理人)”。
至此,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上海地下物资采办组的秘密联络点,在宝丰鱼行扎了根。夜深人静之时,鱼行后院,工人们会小心将采买到的军需物资藏入鱼篓,药品塞进米袋,再用咸鱼、干草层层掩盖、装船。“小老大”张渭清则想办法贿赂伪海防大队长胡老九,买通日军翻译,获取“合法”通行证,为新四军源源不断地提供军需物资。
比起影片呈现的,真实运送过程中的惊险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一次运输时,日籍海关关员突然登船检查。船舱内,钢管与机器匿于蔬菜之下,稍有不慎,全船人将面临灭顶之灾。张渭清临危不乱,掏出伪造日军证件,以流利日语呵斥:“这是皇军物资,耽误军务,你们承担不起!”关员一时被震慑,稍犹豫后放行。
打入敌人心脏的尖兵们,随时面临生命威胁。1944年初夏,为了输送一批无缝钢管、迫击炮和机床,张渭清假装走私贩子,设法买通日本“电讯株式会社”的朝鲜籍驾驶员,搞到敌海军部的政治给养车和伪海防团的哨船,还让伪海关关员默许晚上“偷关”。物资成功抵达了根据地,可第二天一早,敌宪兵队就发现货物失窃,逮捕了张渭清。
“他忍受了各种刑罚,咬死自己只是走私,最后在各方营救下获救,继续战斗在地下交通线上。”谭雪明说。他告诉我们,从1943年至1945年,宝丰鱼行这条海上交通线共运送133船物资,总计3万多吨,有力支撑了新四军的军工生产。吴淞口的鱼行、码头、江岸,皆为这场无声战役的见证。
小老大:无数地下党的缩影
临危不惧、机智果断,地下交通线上的每一位同志,身上都有着和“小老大”一样的无畏精神。
访谈时,邬正洪将珍藏多年的报纸拿了出来,指着多篇关于“小老大”原型的人物报道告诉记者,“广义上讲,‘小老大’不是一个人,而是无数地下党的缩影。”
邬正洪翻出了多张“小老大”原型的人物报道。 栗思 摄
的确,伴随寻访的一步步深入,在上海织就的地下交通网络中,越来越多的“小老大”进入我们的视野。
任春至今还记得,当年影片热映,身边很多人看完荧幕上的事迹都告诉她,外公刘燕如就是“小老大”。她向外公求证才知道,老人家确实经历过如此惊心动魄的革命岁月。
1943年冬,刘燕如接到一个艰巨任务:要在上海敌占区购买一批迫击炮的炮筒、柴油发电机,还有印刷厂需要的印刷机与铸字炉。想方设法通过层层关系,刘燕如总算买到了无缝钢管、印刷机、铸字炉等物资,并利用日本海军征用的小火轮完成地下运输的任务。可就在物资从驳船卸上岸时,运输动静惊动了敌人。
枪声大作下,一台需要10个人抬着走的柴油发电机拖住了运送的步伐,急中生智下,机器被悄悄藏在了农家打谷场的凹塘里,上面盖上稻草,直到敌人被击退后,再重新取出运走。
“要做地下党,最重要的就是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,要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,各行各业都得有小伙伴,有时候卖烟的小贩一句话就能救命。”跟任春有相同感受的,还有盛慕莱的外孙张黎光。
用日本军舰运送军用物资、用德国军舰运送人员去根据地……张黎光讲述的每个故事里,“小老大”盛慕莱始终混迹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。可哪怕置身于灯红酒绿之中,每日经手大量的物资金钱,盛慕莱却不为所动,一心为了抗战,瞒着老母亲,变卖家中田亩作为“中华物产公司”的股本。
没人算得清盛慕莱投入了多少钱。妻子后来回忆,抗战胜利后,整个盛家只剩一幢年久失修的旧屋。
张黎光虽没见过外公,却始终记得母亲讲述外公事迹时的复杂心情。“母亲说,见外公最后一面时,外公把身上的十块大洋全都留给了她,就匆匆离去,把生命都献给了上海。”
永葆一颗红心,也是任春对外公的全部印象。“他们那代人,没有别的想法,就是很纯粹地为党、为人民。”任春眼眶微红,话语间有些哽咽。
在寻访过程中,我们无数次被这种“家国情怀”所触动。
八十年前,正是这样一群人,在市井烟火中坚守信仰,在暗流涌动中坚守自我。用最朴素的赤诚,书写着动人的革命篇章。
他们的名字或许未曾镌刻在丰碑上,但那颗滚烫的心、那份舍小家为大家的赤诚,早已融入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,成为后世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。
原标题:《不止一个“小老大”!《51号兵站》里,藏着无数地下尖兵的“隐身日记”》
来源:作者:解放日报 栗思 杜晨薇 舒抒 牛益彤正规炒股配资网站
发布于:北京市钱程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