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商业圈又被一则重磅消息刷屏:娃哈哈集团掌门人宗馥莉配资之家官网,陷入了一场遗产大战。三名自称是宗馥莉同父异母的弟妹,将她起诉至香港法庭,要求追讨其父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(约合150亿元人民币)信托权益。
这一消息瞬间引发轩然大波,将娃哈哈的家族内部矛盾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。而这并非个例,此前杉杉股份创始人郑永刚猝然离世后,同样因接班人问题引发了激烈的内斗,最终导致企业破产。
浙商巨头的折戟
在杉杉股份的案例中,创始人郑永刚的突然离世,使得企业瞬间陷入权力真空。原本公开指定的90后接班人郑驹,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安排,在面对85后继母周婷根据法定继承权争夺公司控制权时,显得力不从心。
这场内斗持续了近两年,期间企业业务陷入严重内耗,嫡长子郑驹的资产被强制清零,最终沦为老赖,而继母周婷虽逼宫成功,但曾经辉煌的杉杉企业也正式宣告破产。没有一方成为赢家,失败的传承彻底摧毁了企业。
如今,娃哈哈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。宗馥莉在父亲宗庆后离世后,本以为能够顺利接过家族企业的大旗,却没想到被三名突然冒出来的“私生子”弟妹起诉。
这场继承者之战,同样将家族内部的矛盾公开化,让娃哈哈的商业帝国陷入了长期内耗的危机之中。这两家企业,原本都是浙商二代接班的成功代表,但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唏嘘。
中国民企接班困局
其实,不仅仅是浙商企业,对于所有中国民营企业来说,二代接班都是一个极其关键且严肃的生死困局。打江山不易,守江山更难,而二代接班则是守江山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。
近年来,商界一直在热烈讨论二代接班的困局,特别是在民企第一强省浙江,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。
首先是“一二代接不来,还不如送二代去考公躺平”。许多创一代辛苦打拼积累下的家业,在二代眼中却缺乏吸引力。一方面,二代们成长的环境与父辈截然不同,他们往往接受了更好的教育,对生活品质和个人发展有着更高的追求。
而传统的家族企业,尤其是工业制造品和传统小商品加工等行业,不仅工作环境苦脏累,而且研发投入到回报的周期长,很难给年轻人带来快速的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。
其次,“二代嫌弃传统行业苦脏累”。在当今社会,新兴行业如互联网、金融等,以其高收入、快节奏和创新性,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。相比之下,传统制造业显得黯淡无光。
再者,“二代改革被元老狙击”。当二代们试图引入新理念、推动企业改革时,往往会遭到企业内部元老的抵制。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根深蒂固,与二代们所倡导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存在冲突。改革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,而在浙江这样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,如果新老冲突无法调和,决策就会变得低效。
最后,“浙江的新经济多,不少商业嗅觉敏锐的二代成为创二代”。一些二代们并不局限于接手父辈的产业,而是利用家族资源进行二次创业。他们更倾向于涉足新的产业领域,或者从事资本运作,这样既可以摆脱“干好是父辈功劳,干不好是败家子”的舆论压力,又能够追求自己的事业梦想。
晋江模式
在众多地区为民营企业接班人问题头疼不已时,福建的晋江却似乎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。
晋江的接班模式有三个独特之处。其一,是豪门联姻剧。通过联姻,晋江的企业实现了资源的整合,形成了一个隐形而稳定的商业共同体。
在经济不景气时,大家能够抱团取暖,共度难关;经济繁荣时,则可以强强联合,进一步扩大商业版图。这种模式与当地浓厚的宗族文化密不可分。
其二,二代们善于基于老行业讲新故事。安踏、鸿星尔克、特步等众多品牌迎来接班潮后,二代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针对年轻消费者的喜好,推出了一系列年轻化的新花样,如国潮文化、自信全球化、中产三宝体制内穿它等新故事。
其三,政府和企业共同打造接班培育体系。晋江从2003年就开始实施分层培训机制,组织创业人员前往类似北大清华等高校参加总裁班,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商业视野。
同时,针对创二代,还专门开展了专注国际化、数字化的领航计划,为二代们搭建了交流和培训的平台。这种超前的接班以及家族财富规划意识,使得晋江的民营企业在接班人培养方面走在了前列。
对比浙江和晋江的情况,我们不难发现,浙江在民营企业接班人问题上,缺乏系统性的政策支撑方案。如果仅仅依靠家族式管理,而没有建立起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强大的凝聚力,那么企业内部迟早会出现问题。
因此,浙江乃至其他地区的民营企业,应当借鉴晋江的经验,一方面狠抓接班人的培养,从教育、培训、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,提升二代们的能力和素质,让他们能够真正胜任企业接班人的角色;另一方面,要尽早做好股权、管理权、经营权的规划安排,避免因家族内部矛盾引发企业动荡。
民营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配资之家官网,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,找到适合自己的接班模式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钱程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